37.結(jié)合材料回答問題:
材料1
中華民族歷來有重家風、重家教、守家規(guī)的傳統(tǒng),好家風的實例可謂不勝枚舉。
宋代的司馬光,在給兒子司馬康的家訓--《巡儉示康》中說道:"平生衣取蔽寒,食取充腹;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干名,但順吾性而已。眾人皆以奢靡為榮,吾心獨以儉素為美。"司馬光教育兒子要以儉素為美,不要以奢靡為榮,說的是個人志向,批評的是奢靡風氣,令人信服。在他的言傳身教下,家族后人也都以賢德立身。
清代的鄭板橋,自幼家貧,為官以后生活條件顯然得以改善,但從未將所得俸銀留作自家使用,而是分給親友,鄉(xiāng)鄰。他在一封家信中寫道:"每一念及,真含淚欲落也,汝持俸錢南歸,可挨家比戶,逐一散給。"他還開列了族人及親友,同窗的具體名單,將俸銀全部分完。鄭板橋這種樂善好施的行為直到晚年都沒有改變,在他的周圍產(chǎn)生了廣泛影響,更得到后世的贊賞。
周恩來一向視侄輩為己出,對他們的要求非常嚴格,并約定了十條家規(guī),如不能丟下工作專程進京看望他,只能在出差路過時才可以來;進京看望他,一律住招待所,住宿費由他支付;一律到機關(guān)食堂排隊就餐;不許動用公車;在任何場合都不能說出與自己的關(guān)系;不謀私利,不搞特殊化等。周恩來定下的家規(guī),自己做到了,他的侄輩也做到了。
材料2
家風是一個人精神成長的重要源頭。有什么樣的家風,往往就有什么樣的做人做事態(tài)度、為人處世的風格。從一個人的舉手投足到行為處事,能折射出好家風對他的影響,會讓人看到父母長輩在他成長中精心撫育的印記。可以說,好家風的傳承過程,同樣也是延續(xù)優(yōu)良文明基因的過程。
隨著社會的發(fā)展,家風也要與時俱進,將不利于文明進步不利于社會和諧的因素剔除,不斷被賦予新的內(nèi)容。鑒于此,國家通過倡導家風建設(shè),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給社會注入暖暖的正能量。
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,"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,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。不論時代發(fā)生多大變化,不論生活格局發(fā)生多化,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(shè),注重家庭、注重家教、注重家風"。家風這個源頭清澈了,更有利于好的黨風、政風、民風和社風的形成。
摘編自《光明日報》(2014年3月27日、12月25日,2015年2月18日等)
(1)為什么說"好家風的傳承過程,同樣也是延續(xù)優(yōu)良文明基因的過程"?(5分)
【解析】家風是指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(tǒng)風尚或作風。良好的家風,對家庭成員的個人修養(yǎng)、品德操守等產(chǎn)生重要而積極的作用,家風不正,家庭成員的個人品行也容易出問題。家教是實現(xiàn)家庭美德與家風互動的中介環(huán)節(jié),要通過注重家教來推動良好家風的傳承和落實。良好的家風對整個社會風尚有著重要影響。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重視家庭、重視親情。天倫之樂、尊老愛幼、賢妻良母、相夫教子、勤儉持家等,都體現(xiàn)了中國人的這種觀念。
(2)如何通過好家風的傳承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?(5分)
【解析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富強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諧,倡導自由、平等、公正、法治,倡導愛國、敬業(yè)、誠信、友善。家庭是社會的細胞,好家風是發(fā)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、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厚基礎(chǔ),擁有好的家風方可建設(shè)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。好的家風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(shè)的重要條件。
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家庭家風是重要抓手,重在從身邊事做起,從小事做起。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(shè),注重家庭、注重家教、注重家風,緊密結(jié)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發(fā)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(tǒng)家庭美德,促進家庭和睦,促進親人相親相愛,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,促進老年人老有所養(yǎng),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(fā)展、民族進步、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