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日,滬深股市深度調整,水泥行業(yè)跌幅5.87%,跌幅居首,房地產跌幅3.63%,跌幅居前。這兩個前期漲幅不錯的板塊出現(xiàn)“意外”深跌,筆者認為,兩個方面的原因不容忽視。
一是6月21日,美聯(lián)儲決定維持利率不變,重申維持超低利率至少到2014年底,被市場解讀為經濟發(fā)展前景仍難言好轉,這則新聞仍在發(fā)酵;二是端午節(jié)前,發(fā)改委、央行、銀監(jiān)會、住建部等紛紛隔空“喊話”,稱“堅持房地產調控不動搖”,辟謠調控放松的傳聞。
房地產調控對投資人而言可謂是“談虎色變”,從數據看也不難理解,房地產上市公司資金捉襟見肘,單從股權質押一項看,據《證券日報》統(tǒng)計顯示,滬深兩市總共有51家房地產公司涉足股權質押獲取資金的大軍中,其中,涉及質押的股權數量高達94.93億股,同比大幅增加,房地產已經“傷不起”。
經過兩年多的歷史上最嚴厲的房地產調控,調控效果明顯。近日,住房和城鄉(xiāng)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稱“投機性需求基本被擠出了市場”;“房價的上漲幅度得到了控制”。筆者也認為,房地產調控目標已經或者漸趨實現(xiàn)。
近期,住建部等部委紛紛表態(tài)房地產調控不動搖,也有專家建議不但不動搖,而且還應該加碼,這主要源于南京、深證等地出現(xiàn)了搶房潮,“地王”也重出江湖,會不會再次帶來房價的不斷推高,這是各方人士難以擺脫的擔心。
但細細分析之后,這種擔心恐怕就會釋懷,甚至消弭。據媒體調查,北京、深圳等地出現(xiàn)的搶房潮,背后有著濃厚的炒作成分,買托的、動員老業(yè)主撐門面的等等不可告人的招數,不一而足?!暗赝酢币仓皇橇攘葻o幾,被吵翻了天、溢價約160%、經過數十輪競價的恒大廣州地王項目,是用來蓋五星級酒店的,與商品房就不沾邊。
一些地方出現(xiàn)了“量價齊漲”局面,其真實性恐怕也有水分,政策的誤讀、誤解造成的上漲預期,從而帶來了大量恐慌者的盲目入市,這恐怕是“量價齊漲”的根本原因,幾大部委的“隔空喊話”自然會讓盲目者很快清醒。
排除炒作、跟風之外,一些地方樓市成交量放大,其背后是不是存在壓抑了兩年多的剛性需求存在,筆者認為,這是毋庸置疑的,這種“順其自然”的需求,理應得到鼓勵。
經濟增速下滑、國家“穩(wěn)增長”壓力凸顯,受益于消費升級和城鎮(zhèn)化,房地產仍是中國經濟發(fā)展不可忽視的引擎,房地產下滑會波及到建材、家具等幾十個大行業(yè),對經濟下行的拖累明顯。筆者認為,拋開房地產,對“穩(wěn)增長”來說,恐怕不是明智之舉,保護和鼓勵剛性需求的釋放,應是一舉多得之策。
再度加碼房地產調控顯然已經不合時宜,不斷澄清誤解、誤讀,懲罰借機炒作者,呵護和推動剛性需求的釋放,這應是房地產有關各方接下來的工作,在“堅持房地產調控不動搖”中亦如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