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,紙杯用蠟超過40℃就融化?那肯定是不合格產(chǎn)品
根據(jù)紙杯的行業(yè)標準《QB 2294-2006 紙杯》中對紙杯性能的要求,涂蠟紙杯所用的是食品級石蠟。而國標《GB 7189-2010 食品級石蠟》把這一類石蠟根據(jù)熔點進行分類,有52號、54號到66號等8種,52號石蠟要求熔點不低于52℃,不高于54℃,54號石蠟熔點不低于54℃,不高于56℃,如此類推。也就是說,如果盛裝熱飲,涂蠟杯的臘層確實會融化,但是對于一個合格的涂蠟紙杯,這個溫度起碼要超過50℃。
那么用涂蠟紙杯裝熱飲會怎樣呢?因為涂蠟紙杯是靠蠟層來隔水的,如果蠟層熔化,水會滲透到杯身,使紙杯變軟,甚至漏水。并且合格紙杯用的是食品級石蠟,即便是不小心喝進了肚子,也不必擔心,那點石蠟不會對身體造成危害。用冷飲杯盛裝熱水的真正危險在于,石蠟融化后紙杯會失去防水性,很容易被熱水穿透,燙傷使用者。
第四,紙杯中的有害物質(zhì)
紙杯在生產(chǎn)過程中可能會摻入不少的有害物質(zhì),比如不法廠商使用了熒光劑,紙杯外壁噴涂圖案用的顏料和助劑帶入鉛、砷及有機溶劑[5][6],在存放過程中還有可能被微生物污染。
對于紙杯中的有害物質(zhì),行業(yè)標準中是這樣規(guī)定的:如果是符合標準的合格紙杯,其中含有的有害物質(zhì)是很少的,不足以對人體造成危害。而要求紙杯中完全沒有這些物質(zhì)也是不可能的,比如鉛和砷,在自然界本身就存在,生產(chǎn)過程中只能降低其含量,徹底去除盡管在技術(shù)上可行,但是成本會很高,沒有實際意義。將它們的含量限定在安全的范圍內(nèi)是比較合適的做法。
第五,去除有害物,5分鐘就夠了嗎?
“用一次性紙杯前先用開水燙四五分鐘,就能充分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質(zhì)?!边@個說法影響頗廣泛,用開水,僅僅5分鐘的時間就足夠除掉杯內(nèi)的有害物質(zhì)了嗎?
如果杯內(nèi)真的有致病菌,那么100℃的水泡5分鐘確實可以基本殺滅一般細菌的繁殖體。不過這里指的是保持100℃加熱5分鐘,日常使用中不可能實現(xiàn)。而對于鉛、砷及熒光性物質(zhì),用熱水泡五分鐘也是作用甚微。對于這個問題,我們可以反過來想,如果僅僅用100℃的水浸泡5分鐘能夠把殘存的那一丁點有害物質(zhì)都去除干凈,工業(yè)生產(chǎn)上早就用這個方法生產(chǎn)更安全的紙杯了,還用得著消費者自己動手?
至于不合格的紙杯,致病菌的數(shù)量和其他有害物質(zhì)的量無從估計